2024年全国两会,这些建言献策涉及产业链供应链

时间:2024-03-11 作者: 点击:1422次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他们的建议有哪些与产业链供应链相关呢?一起来看看吧!


01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加快建设制造业绿色低碳供应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绿色低碳工作取得亮眼成绩。

雷军表示,随着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时代,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显现,我国制造业开始面临供应链全链路贯通困境、国内行业碳数据库缺失以及供应链低碳转型压力等问题。如何打破绿色壁垒,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提升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绿色”竞争力,将是破局重点。

为此,雷军提出,应先制定相应配套政策,鼓励支持企业优化升级供应链系统,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现供应链全流程业务信息贯通,并建立绿色化评价及示范推广机制,激励企业绿色低碳化转型。

其次从速从快建立制造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完善企业共享共建机制,推动与国际数据库的衔接与互认,并逐渐建立中国深度参与、主导的全球碳足迹管理体系。

同时加强全流程绿色低碳指标及减碳措施融入,如探索建立绿色电力全国交易机制,畅通交易渠道,促进链主企业引领供应链绿色转型。




02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

建立供应链碳足迹数据披露规则

建立核心出口产品清单;建立供应链碳足迹数据披露规则;建立高质量本土化LCA碳足迹数据库。
在《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建设低碳化、绿色化示范引领的建议》中,李东林提到,近年来,国内外日益重视工程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通过采用装备电动化、电气化施工、施工工艺改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废弃物分类管理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能减排效果,推进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清洁低碳转型。
“在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背景下,围绕国家级重大工程深入推进低碳化、绿色化举措,加强对重大工程的碳排放管控监控力度,发挥国家级重大工程示范引领作用,对于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促进我国生态系统质量提升、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李东林表示。
李东林建议,第一,针对无人区或生态薄弱地区,鼓励、支持和引导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构建新能源电力能源供给体系,探索新能源技术及装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落地,实现重大工程建设能源电力的低碳绿色、安全稳定供应。第二,以重大工程为试点,加强对重大工程建设作业装备的电动化、绿色化要求,加大绿电装备补贴力度,引导和推动工程机械装备电动化实施及应用,打造示范工程并形成示范效应。第三,依托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形成建设类工程碳排放、碳管控的考核机制,以更加完善的机制、政策引导工程建设项目的低碳化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李东林表示,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更好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对我国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他建议,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加强区域研发资源配置;完善行业资质认定机制。



03
全国政协常委、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

加强供应链企业集成化 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出海”

张兴海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供应链企业对规模较小的供应链企业进行整合、兼并和重组,从而进一步壮大实力较强的企业,最终形成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此外,要对中国零部件行业进行深入调研,为潜在龙头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支持,以及研发和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支持等。
同时,张兴海还表示,要积极应对内外部不利因素维持新能源汽车高速“出海”。具体来看,张兴海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相关部门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打通碳排放相关阻碍,同时借鉴欧盟先进的碳足迹核算经验,指导国内汽车碳足迹核算工作;二是鼓励优质供应链企业“出海”,与优质车企在海外协同合力发展;三是成立国家级终端消费信贷金融平台,给予“出海”的自主车企信贷资金及贷款服务支持。


04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联主席、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

促进我国冷链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受制于冷链运输货物对于运输时效性、:专业性的高标准要求,以及速度、成本运量等多重供应链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冷链运输行业发展的痛点愈发凸显。"蒋立表示,冷运司机经常遭遇货源无保障、空驶、运费遭拖欠等问题。货主也常面临找车难、找车慢、多段式运输或温控不标准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货品的质量,损害了货主、收件人等多方利益。
为促进冷链运输行业健康发展,蒋立建议,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充分考虑车辆制造标准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以及由此导致的超载问题,修订有关政策和标准,在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司机、货主双方的合法权益。
蒋立还建议,优化监管措施,简化管理办事流程,统一执法尺度,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减免冷藏车的购置税;减少冷藏车在城市的禁限行区域,增加可通行时间。



05
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

探索中式零食供应链出海

中国休闲零食行业2022年市场规模为7342亿元,2027年将达万亿。中式零食(辣味、蔬菜、海味、肉制零食等)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产业集中度低,市场较为分散。同时,工业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低,还处在深度“内卷”低质量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中式零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发展模式将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张学武提到,政府可出台相关产业规范,支持量贩零食等本土新渠道完成行业整合,构筑中国特色的零食渠道的竞争护城河,构建零售业统一大市场。
此外他还建议,政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我国中式零食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建议出台配套政策,支持中式零食头部企业发挥供应链的极致效率和总成本领先优势,探索供应链“出海”;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全球原料地布局生产基地,并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扩充品类,“用中国味征服世界胃”,培育全球消费者领导品牌。



06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董事长王刚:

加强技术创新 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

在我国能源转型进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王刚认为,能源需求超预期增长,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仍将维持刚性增长。我国能耗降低任重道远。集中连片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空间不足,新型储能、光热发电等价格机制尚未健全,能源转型政策合力亟待加强。
王刚建议,在特定区域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提升我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水平。对区域产业规划要坚持产业链思维,在优势区域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延链、强链,打造可以与国际同类产业竞争的优势。在绿色能源产业链培育过程中,对链条中关键环节产品所属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双高”问题,要避免“一刀切”,实行“一企一策”。把“以钙钛矿、碲化镉柔性电池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链”纳入国家重点支持产业链目录。
同时,对建设绿色能源产业链打好财税、金融等政策“组合拳”。金融部门制定多种方式的资金帮扶政策,给予帮扶资金利率优惠,支持绿色能源产业链条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资金需求。此外,要加强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巩固拓展新能源产业优势,优化能源科技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大型风电、高效率光伏的技术创新。



07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副主任工程师曹天兰:

大力支持中小型燃气轮机现代产业链建设

首先应给予中小燃机研制单位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将自主燃机产业纳入国务院国资委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清单和科技创新成果目录,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并保持相对稳定,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025 专项”“两机专项”和“工业强基工程”等计划中布局相关领域技术课题,支持保障企业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加大首台(套)政策力度,鼓励用户使用自主燃机。扩大产业链国产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国产化应用认定范围,通过首台套示范、首台套保险等机制,鼓励优先应用自主燃机及实施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对国有企业用户在经营考核、资源配套、税收优惠、电价补贴、决策免责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示范项目落地、增加技术迭代机会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还应推动燃机领域人才培育,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集聚。落实链长牵引产业链发展的政策通道和机制保障。



08
全国人大代表、兵器装备集团所属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

全产业链协同提升中国汽车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的道路上,朱华荣认为,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其更好地为产业发展赋能。

他建议,行业主管部门保持现有支持性政策的持续性、统一性,并适时推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创新,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推动充电网络的建设和智能化升级,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便利。
在技术研发方面,要加强电池技术攻关,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
同时,支持和引导企业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城市建设等,以实际应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建议车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朱华荣建议汽车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他强调,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是加快新能源汽车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
此外,朱华荣还建议,所有车企在知识产权等方面协同合作,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09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林建华:、

支持科技金融加快发展搭建统一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

为解决科技金融发展掣肘,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林建华提出四方面建议:
一是在国家层面加强信息整合共享,搭建统一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
二是完善投贷联动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支持武汉等科技创新较活跃的地区开展科技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四是加大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培育力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news

第137届广交会盛大启幕!天逸集团出口出海金融服务助力外贸企业全球市场及..
第137届广交会盛大启幕!天逸集团出口出海金融服务助力外贸企业全球市场及..

4月15日,备受瞩目的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盛大开幕....

天逸集团获全国风向标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出口出海金融服务受全球瞩目..
天逸集团获全国风向标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出口出海金融服务受全球瞩目..

4月15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展会之一——第137届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

擎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 天逸集团深度赋能湖北商专用车出口出海..
擎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 天逸集团深度赋能湖北商专用车出口出海..

4月17日, 由武汉汽车流通行业协会、湖北汽车出海联盟联合主办的"湖北省商....

助推“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 天逸集团全面赋能广西跨境物流产业升级..
助推“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 天逸集团全面赋能广西跨境物流产业升级..

4月17日至18日,天逸集团董事长温峰泰一行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与凭祥....

天逸集团与淮南市煤化工园区深度合作 共谋出口出海新路径..
天逸集团与淮南市煤化工园区深度合作 共谋出口出海新路径..

3月26日,淮南市煤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新一行莅临天逸集团武汉办公室,双....

天逸集团出口出海金融赋能城市峰会正式启动 宁波江北区千企共赴外贸发展新..
天逸集团出口出海金融赋能城市峰会正式启动 宁波江北区千企共赴外贸发展新..

3月11日,天逸集团出口出海金融赋能城市峰会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首站落地浙....

超千万元人民币融资赋能!天逸助力亚马逊VC卖家爆单大卖..
超千万元人民币融资赋能!天逸助力亚马逊VC卖家爆单大卖..

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不断发展,资金周转问题成为困扰卖家的一大难题,如何突....

天逸集团与深圳前海开展跨境金融合作
天逸集团与深圳前海开展跨境金融合作

近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之际,天逸集团董事梁海宁率队赴深圳前海....

开门红!天逸集团斩获第21项国际风控专利
开门红!天逸集团斩获第21项国际风控专利

新年伊始,捷报频传!新春开年之际,天逸集团成功斩获第21项供应链金融风控....

天逸集团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
天逸集团成功接入DeepSeek大模型

2025年开年之初,天逸集团融逸金链平台智能客服产品“融逸通”重大升级,已....

屡获殊荣 载誉前行 | 天逸集团连续八年荣膺重庆商业保理行业协会两项大奖..
屡获殊荣 载誉前行 | 天逸集团连续八年荣膺重庆商业保理行业协会两项大奖..

近日,天逸集团旗下重庆宝亚商业保理集团荣获重庆市商业保理行业协会颁发的....

出口双保理再启程 天逸集团与泉州保理助力福建企业扬帆出海..
出口双保理再启程 天逸集团与泉州保理助力福建企业扬帆出海..

1月8日,福建省泉州市属国企首家商业保理公司——泉州商业保理副总经理吴总....